2013年07月07日
玩收藏的人都一樣,「執迷起來,就像女人永遠少1件衣服」,驅使人願一擲千金、拉下面子,說破嘴也要謀求愛物。就像他,從20出頭歲迷玩具開始,一頭栽進收藏世界,更因藥師身份接觸日系藥廠,熱血投入企業寶寶收藏,為收得又好又全,他探訪台灣角落,「敲過4000戶民宅的門,」驕傲自己「和Discovery、國家地理頻道的挖寶節目做一樣的事!」
節目中的搜寶過程曲折精彩,考驗藏家眼光膽識,看得人已如此癡迷,更何況像他身在其中,於是更勤做功課、拜訪民家,證明自己在收藏的世界裡,不只是玩咖,更是A咖。
採訪╱郭美懿 攝影╱康仲誠
流行性玩具易跌價
「收藏,是金字塔頂端的市場。」企業公仔收藏家許益源,以多年經驗分析:「台灣人喜歡拼價格,假如只買中下程度的東西,有一天想賣,可能賣不掉。檔次高、等級高,比較禁得起時間考驗。」
踏入收藏10多年,他曾見證「沒有網拍,只靠跳蚤市場周刊交流」的年代,也看過大同寶寶從數百元,飆成現今的10倍價錢。多年血汗經驗累積一門經,更因當年曾經押錯寶,更懂:「多看少買,才知什麼東西值得收藏」的道理。
許益源出身藥商家庭,「小時候我媽很會買東西鼓勵小孩,生活中不缺玩具。」只是這些小玩意在進入青春期、「重點放在交女友」之後,不是送人,就是扔了,直到當兵時宅在部隊,才重拾熱情。

按厚黑學搶進市場
當時他聽老闆推薦,被「名師設計」、「限量發行」、「隱藏版」等字眼迷得暈頭轉向,大量買進流行性玩具。只是真想拿來換現金,才發現:「潮流過去,它的價值就不再,假設今年投資10萬元,明年可能只剩4萬元、6萬元。」讓他一度好灰心。
沒想到真正令人癡迷的收藏,來自他嚴肅的藥師工作。「日本藥廠有所謂的簽口╱切口,例如你買1個口數20萬元的貨,我就送你1個系列的企業寶寶,有的則是隨貨送給小朋友。」
當時玩家風靡佐藤製藥的「佐藤象」,知道他常與藥廠打交道,紛紛託購。但藥局贈品數量少,藥廠也困擾:「我是賣藥,不是賣玩具!」他乾脆轉向日本網拍,「本來是幫人家找,後來自己撩下去,而且愈買愈喜歡。」
台灣玩家因愛國心強烈,始終偏愛本土企業寶寶,其實日本企業推展形象公仔時間,比台灣早了10~20年,且多由名師畫家設計,造型可愛細膩,讓他的玩心死灰復燃。

台灣搜寶勤訪民宅
他每天花8小時盯網,從日圓兌台幣匯率1:0.27開始入手,曾以16~17萬日圓買下極稀有的佐藤象獎盃,如今價格翻至30萬日圓,而且還沒計算匯差。「匯率從0.38掉到0.35,我開始進去買,大家覺得我笨,其實現在兌日圓0.3,反而貴3倍,所以買東西也要厚黑學。」他笑說。
只是日本企業寶寶固然增值空間大,但價格昂貴,「不二家娃娃每個4萬元以上,100萬元買不到幾個。」他更思考:「日本娃每隻都是天價,台灣為什麼不可以?」因此10年前開始買進台灣企業公仔,果真「每隻都漲了3倍以上!」
許益源(阿源)小檔案
年齡:1976年出生,37歲
學歷: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藥學系畢業
收藏資歷:最初以轉蛋食玩、流行玩具為主,13~14年前轉向日本企業寶寶,現則以台灣店頭公仔、老照片、老酒等民藝品為主
收藏數量:日本企業寶寶含店頭公仔超過500件
主要來源:網拍、民家
部落格:企業玩具廣告人型館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ys19882001

不二家冰淇淋廣告娃娃
年份:1960年代
特色:早期不二家娃娃眼球與舌頭不同方向,且多是手插口袋,僅3款把手拿出來,身價因此飆高,被戲稱「手一拿出來就是要錢」。娃娃手捧的60年代冰淇淋盒已找不到,改以新品代替。
後記 進階周邊 收藏更全面
阿源從10多年前開始觀察日本市場,發現鐵皮玩具和企業寶寶永遠不敗,因此早在市場炒作之前,已大膽前進台灣企業公仔。但台灣收藏圈對日系公仔熟悉度不高。若想入手,最好先找和台灣關連性高的企業,如日立、新力、國際牌、佐藤製藥等。
另外,品項愈漂亮愈好,「日本重視品質,差1個等級,價差可達1倍;甚至7成新和含盒全新,可以差到2~3倍。」而當大家還在收娃娃時,他已進階收藏周邊,「這樣才能收得更全面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