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05月27日
天無三日晴、地無三里平、人無三兩銀,概括出中國貴州的地理氣候與人文風貌,山民生存難度之高,可比職場求生記。
64年次葉國憲,初出茅蘆,投入五星級飯店服務,按部就班,攀至高峰,卻因SARS一擾,產業風雲變色,勞資氣氛詭譎,從此山高路險,生存空間遭壓縮,無以為支撐,「只能靠自己!」意念深植他心,走出職涯的險山惡水,自行開闖創業路,首役定位不明,他自認挫敗,隔年轉型全方位貴州菜館,口味重酸辣,食材講鮮野,適度調節在地化並講究說菜,劈山開路6年,韌性非凡,終於在台灣重口味市場爭得一席之地。
採訪╱潘姿吟 攝影╱林林 0

為什麼創業?全面以貴州菜為主題的餐廳「東方饌?黔天下」老闆葉國憲,任職於五星級飯店時,因SARS衝擊觀光旅遊業造成裁員減薪,埋下遠因。
SARS重創 成弱勢勞工
當年疫情爆發,也暴露受薪階層的窘境。「共體時艱大家都能理解,資方卻沒給出具體規劃,員工忠誠的代價是什麼?」葉國憲擔任勞方代表與資方對話,「勞資協調變一言堂,好像在作弊給勞工局看。」最後,勞動條件主張不如預期。
「看不到未來,唯有靠自己拼來的,才是自己的。」他轉而進入寶來金融集團已故前總裁白文正投資的「紅利義大利餐廳」,同時設立創業目標;4年後,揮別西餐領域,挑戰陌生的東方菜。
他整合人脈資源,於台北市大直成立「東方饌」,推出中、日、南洋等12道主題的亞洲料理,後來發現過於理想化,「師生不見得消費得起,住戶也不可能三餐老是在外。」雖被學生客盛讚「最不簡單的簡餐」,但每月透支成了無底洞,存續問題考驗他,「未來怎麼走?」
開餐廳賠錢 轉型貴州菜
兩岸餐飲資訊連動,他抓住西部大開發契機,與對岸「貴州食文化研究會」搭上線,「周遭的人都持保留態度,刻板印象是偏遠、土匪多。」他做足功課、準備資料,「戰亂時,貴州地區屬於大後方,各地逃難者都會在這待一陣子,只是一直以來受限交通不便,外人難以一窺全貌。」
他親赴當地1個月體驗、印證口味,認識地方特色菜並觀察食材、原物料,「貴州一山有4季,10里不同天,食材無4季之分,只分區域;台灣則欠缺濕冷的環境食材,又有明顯季節性。」融會貫通後,取當地6成食材結合台灣可取得的另4成,「秉持貴州菜酸辣鮮野的基礎,依樣畫葫蘆就沒有適性的問題。」打破原模式加入新靈魂,成為正式管道介紹貴州菜的「東方饌‧黔天下」。
全面轉型,他有一定信心,「台灣重口味市場只佔2成,我只要在台北市人口(約267萬7771人)的2成中,佔10%就好。」從數據估計,5萬多人每年吃1次,市場就足以支撐,只是市場非一蹴可及,需要日積月累。「撐下來,山頭就是你的。」他堅定信念。
食材具特色 傳教式說菜
「新的菜系要進入台灣,一定要用傳教式的方式。」由他熟悉的西餐式口述介紹,「可惜,小座位型式,不太容易推廣。」主要是來客必點特定幾道菜,「閉著眼睛都可以知道要吃什麼?」如此一來,廚房少有練功機會,更怕客人一時興起的突發點餐,增加備餐負擔。
連續虧損3年,因師大商圈的前車之鑒,他預期大直社區發展商圈的侷限,「我的人生會被卡在這灘死水。」更在釐清消費者多來自外地後,毅然於2012年,遷入台北市迪化街,「在傳統保守的台灣人聚落賣外省菜,又被取笑了一番。」他卻有不同觀點:「迪化街其實是最包容各地文化的地方,看食材就知道。」
「現在,一桌菜可以很全面。」他解釋,除了農村菜、小吃,增添多樣官府菜,新菜色不是妥協、把過去抹掉,而是保留傳統發揮新的表現,讓新客更容易融入,熟客有新鮮感。
【致勝關鍵】
【店家資料】
東方饌.黔天下
部落格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ufodavid2004
電話:(02)2557-7872
營業時間:11:30~14:30 17:30~21:30(周一休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58號之2號(捷運大橋頭站)
【每月營運】
營業額:50萬元
店租、水電、瓦斯等:11萬元
食材、物料、損耗等:17萬元
人力成本:12萬元
利潤:10萬元
※以上部分數據記者估算
【創業成本】
總投資額:550萬元(此為後續增資、遷徙投入資金,初期投入約100萬元)
設備:400萬元(廚房整建、生財器具等)
裝潢、硬體:100萬元(含裝飾)
備料、人力:50萬元(含耗損、行銷、包裝等)
※以上部分數據記者估算
【葉國憲小檔案】
年齡:1975年生,38歲
學歷: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
經歷:
◎大學初期於美式餐廳TGI FRiDAY'S’打工,後來進入夜店@live擔任吧枱主管,並與朋友合資經營夜店1年
◎退伍後進入五星級飯店餐廳部門管理職;2003年,紅利義大利餐廳副理,離開時最高頭銜為總監
◎2007年,創業成立複合式亞洲簡餐「東方饌」
◎2008年轉型以貴州菜為主題的「東方饌‧黔天下」

【顧客意見】風味獨到 環境舒適
這家的菜非常有特色,雖然不是太家常,但老闆將貴州菜稍微根據台灣人以及訂桌客人的接受度做了些調整,因此,每當想到要品嚐特殊風味餐食,就會想到要來這裡,很多菜色雖然都蠻不錯、選擇很多,環境也適合一群人來吃吃喝喝,不過,由於口味比較重,還是不能太常吃。

【今日達人】建立模式 強化外場
建議強化外場團隊,1個服務員頂多照顧25個座位,6張桌是極限,訓練人員、服務流程應有標準規範。以這家店的規模來說,只有老闆1人實在太單薄,應該要有3~4名外場人員。沒有員工像老闆能夠自己作主,還要面對廚房,若廚師沒有準則很難做,客製化不易發展策略管理,建議確立顧客群組,調整定位。台灣人對貴州菜陌生,應適度將口味在地化;台灣夏天燥熱,菜色可以依季節調節、推出組合。
《蘋果》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finance/20130527/35042825/迪化街開店話說貴州菜講究說菜賣酸辣鮮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