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多條水族館販售 長到5米恐棄河

【曾佳俊、邱中岳╱新北報導】新北市一家貿易商日前從國外引進一千兩百條「象魚」,在海關遭查扣待審核期間死亡七百多條,市府農業局上周查訪時才發現,剩餘的四百多條已發配六個縣市水族業者販售。農業局擔心象魚體型大、壽命長且食量驚人,若遭棄養,恐吞食小魚群,造成生態浩劫,漁業署已發文通知各縣市掌控去向。

新北市農業局指出,一家貿易商二月從南美秘魯進口一千兩百條體型約二十公分的象魚,因屬二級保育魚種,在海關遭到查扣,經漁業署審查人工繁殖證明後放行,但超過六成的魚死亡,僅剩四百二十六條發配至台北市、新北市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及彰化等六縣市下游水族業者。
一條售價近4千元
農業局表示,象魚體型巨大又以淡水魚為食物來源,若遭遺棄拋入河中,恐影響本土水域生態,新北市僅發配四條象魚,昨清查已有三條賣出、一條待售,漁業署也發文通知其他五縣市政府掌控去向,其中高雄分配兩百多條、北市分配一百多條。
一名水族業者說,台灣法令未限制象魚買賣,很早就有業者引進十五至二十公分長的小象魚,這類魚屬於觀賞魚類,一條售價近四千元,業者認為,「民眾花高單價買象魚,應該不會惡意遺棄!」
撐破魚缸恐遭棄養
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黃之暘表示,象魚產於南美亞馬遜河,肉、皮革甚至麟片皆有商業價值,可浮出水面直接呼吸,但體型成長快速,民眾飼養時可能僅二十公分,一年可能長至一公尺,最長可能長到五公尺、兩百公斤,魚缸太小可能被撐破甚至直接跳出魚缸,遭棄養機率高。
但黃之暘表示,零星棄養不會造成生態浩劫,若是大批棄養形成群聚,對台灣小型淡水魚才有威脅。
象魚小檔案
●學名:Arapaima gigas
●類科:骨舌魚科,舌中硬骨有牙齒,也稱為骨舌魚
●體型:最長5公尺,最重200公斤
●分布: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
●食物:小魚、蛇、烏龜 、青蛙,還能跳到枝頭吃昆蟲
●壽命:可達60歲,30歲才有繁殖能力
資料來源: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