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饕開店嚴選食材 標準化製作追5星評價

創業是激情,經營卻是理性,憑恃的不只是熱力野心,還需精準算計。51歲的郭秋鴻,以熟客身分意外接手20年餃子店,算準老店有名氣、有客群,當現成老闆很容易,孰料接手才是挑戰開端:一要改變服務態度,洗刷老店很跩的負評,二要調整食材口味,趨向健康精緻才能維持舊有成績。於是,聘5星級飯店師傅指點,調整口感、食材升級,同時加薪、添人手,照顧好員工提升服務品質,歷經多次實驗,抓出最精準大小、最適吃口味,以「鼎泰豐」為師,步步向名店、大店靠近。
採訪╱郭美懿 攝影╱莊宗達
「精準」,是「好餃子」老闆郭秋鴻進入餐飲業的第1堂課。
每天清晨6點,中央廚房開始作業,青菜經過高溫殺菌、低溫浸泡,依序進入機器切出固定尺寸。「高麗菜要切成0.3~0.5公分,韭黃長度大約1~1.5公分,這樣的大小吃在嘴裡最OK,其他包括菜的處理方式、汆燙時間,都會影響脆度、嚼勁。」
這些標準,是他聘請五星級飯店老師傅,經過反覆試吃得來的結果,追求的不只是滿足老饕胃口,更是專業。「鼎泰豐出來的小籠包,每顆規格都一樣,就是專業。所以我每天盯、每天秤,總不能客人來吃,每次(餃子)大小都不一樣吧!」郭秋鴻說。
記者生涯 練出老饕嘴
位於內湖的好餃子,其實是家經營20年的老店,原店東因另有事業、無心管理,主動找上熟客郭秋鴻,去年由他入主經營。他笑言:「我真的是莫名其妙接了這家店,本來想當個現成老闆就好,現在每天在這間店花上15~16個小時,愈做愈不是那回事。」
51歲的他待過傳播業、開過餐廳,刁鑽味蕾全拜13年媒體生涯所賜。「以前當記者時,只要知道美食就去,像是屏東有個東西好吃,我可能連夜就開車去!」那時股市上萬點,他專跑證券投資,曾在傳播公司月領14萬元高薪,卻也因為跟著老闆翁大銘投資,賠掉數千萬元。
幸好,「1天賠掉1部國產汽車」之際,仍有餘力重新再起,他轉行開餐廳,憑過去人脈招攬食客,沒想到當時發生震驚全台的「白曉燕命案」,「兇手陳進興沒事就往那裡跑,警察天天臨檢,誰敢上門?」最後虧了2千多萬元收場。
10多年來,他再也沒插手餐飲業,只專心做後來代理的珍珠粉生意,但家住內湖的他常光顧附近餃子店,三不五時對老闆發出建言。「我常跟老闆說可以怎麼做,講了很多年,他突然問我願不願接?」
改掉陋習 老店新氣象
這家店曾被網友譽為東湖水餃界的「神鵰俠侶」,與另家老店齊名,好吃是事實,但也有不夠衛生、服務態度欠佳的批評。他接手前徵詢家人意見,兒子竟也說:「服務不好,我才不去吃。」
所以入主後,他每天盯場:「看客人吃得好不好?剩下水餃沒吃完也去問,到底哪裡不對?」實際接觸發現,過去人手不夠,員工事情多難免忘記微笑,他以加薪、加人手、建立輪休制度因應,創出冷凍水餃銷量日增200包,每天賣出1萬顆水餃成績。
精準秤重 效法鼎泰豐
內餡也做出調整,請來老師傅調味、改換食材。「這家店生意很好,好像沒必要改,但我自己都覺得太油、太肥、太鹹、放味精,可以改進。」尤其剛接手沒多久,就發生肉品不新鮮的狀況,「內場在包,我就聞到不對的味道,當場歇業1天,把好幾百公斤內餡、連同包好的水餃全部丟掉,畢竟這是讓人吃到嘴巴裡。」
如今,他用價高1倍的高山高麗菜、售價多5成的三星蔥與黑豬肉來調配肉餡,「用手按摩,讓肥瘦平均,而且溫度要控制在20~23度,才能吃到肉的彈性,一般做水餃沒人這樣做。」店內師傅驕傲地說。
包出來的水餃更是經過不斷抽檢,「假如太小,就會去調整小姐包法,秤到我滿意為止。」
克克計較,做到標準化,就是想效法鼎泰豐,「小籠包可以做到每個都一樣,水餃為什麼不行?」這一點龜毛,正是他要把老店做成名店、大店的基礎,步步精準,趨向五星級。

【生意經】嚴選食材
選用宜蘭的高山高麗菜、三星蔥,連薑也是請人在宜蘭種植,從食材端開始創造口感差異。

標準製程
包括菜的粗細長短,肉餡肥瘦比例、手工按摩時間等,寫成作業規範貼牆上。

規格製作
每天包出來的水餃鍋貼都要經過抽檢秤重,誤差值不能太大,避免每顆水餃大小不一,也能有效控管食材成本。

每天試吃
每天首批水餃經老闆試吃後才開始販售,緊盯不走味,確保品質。

新鮮現做
堅持當天現做、現煮,用餐離峰時間製作的水餃則透過快速冷凍,供應生鮮外賣需求。
【郭秋鴻小檔案】
年齡:1962年出生(51歲)
學歷:文化大學新聞系肄業
經歷:22歲 進入傳播業,曾任傳播公司經理、路透社記者、主持廣播節目等
35歲 經營港式海鮮餐廳
38歲 開設珍珠粉代理公司
50歲 入主「好餃子麵點」

【店家資料】
電話 (02)2630-6422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東湖路41號
【營運概況】
創業成本:85萬元
每月營運:100萬元
食材成本:35~42萬元
人事成本:30~40萬元
店租、水電與雜支:10萬元
利潤:15~18萬元
註:創業成本係指2012年新設中央廚房與增添店面冷凍櫃成本,部分資料為記者估算

【顧客說法】皮酥噴汁 店面略小
我常來買鍋貼,他開很久了,住內湖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家店吧。他們的鍋貼和外面賣的不一樣,外型比較像水餃,體積大、外皮酥,內餡湯汁會留在裡面,這是和一般鍋貼最不一樣的地方。店面略嫌小,我每次買都是外帶,運氣好才能坐在裡面。

【今日達人】提升銷量 另推宅配
餐飲利潤原就不高,加上他換食材、增人力,削弱利潤空間。建議先提升銷量,建立老顧客名單、推宅配服務,提升冷凍水餃銷量,也可做烹調小建議,讓顧客有意願買回家。若想改變店面,可參考有風格的名店作法,經營社區市場比吸引外客更重要,可從美味、特色切入,生意更能長遠。
《蘋果》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finance/20130326/34911069/日賣萬顆狠餃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