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08月06日
高溫對人體傷害真大!(設計對白)
洪仲丘冤死案讓軍中管教及夏天中暑議題引發關注。調查過程中,「中暑」、「熱衰竭」等詞彙不斷出現。到底中暑跟熱衰竭,有甚麼不同?夏日一年比一年熱,幾度飆破38度,該如何對抗高溫,我們請到中醫師呂友文、黃仲諄,以及西醫朱柏齡,一起打破錯誤的避暑觀念,健康過暑假。
報導╱副刊中心 攝影╱副刊攝影組
部分圖片╱資料照片
【熱傷害有輕重】
熱傷害分三種,未超過核心體溫40度為輕度熱傷害,包括熱痙攣及熱衰竭,皆因大量流失水分引起,熱痙攣肌肉會疼痛抽搐,熱衰竭會感到頭昏想吐;重度熱傷害則為恐致死亡的中暑。
【中暑高危險群】時常熬夜
熬夜會使血液循環減緩,間接影響排汗功能,散熱不易容易中暑。
服感冒藥
感冒藥多含抗組織胺,抑制排汗與血液循環使散熱變差。
體型肥胖
皮下脂肪厚使散熱不易,體內器官負荷量也比正常人重。
待冷氣房
常待冷氣房讓身體對溫度調節失調,對豔陽的承受度較差。
【預防熱傷害】勿待高溫下
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中,一旦感到不適,應馬上至陰涼處休息。
補充水及鹽
烈日下運動及勞動者,可攜帶加一茶匙鹽的水,補充流失電解質及鈉離子,維持體內溫度調節平衡。
腹瀉勿運動
拉肚子的人因體內水分流失,易脫水,應多休息並避免高溫環境及運動。
【錯誤避暑迷思】冷氣調太低
正解:建議冷氣設26~27度,溫度不可低到起雞皮疙瘩,避免溫差大讓原本擴張毛孔一受涼就收縮,熱能封存體內,長期下來更不耐熱。適度曬太陽可增身體冷熱調整的敏感度。
打赤膊降溫
正解:打赤膊易曬傷,且風吹讓毛細孔加速收縮,濕氣與熱氣悶在體內難排出,易中暑。建議在手腕內側動脈血管沖冷水,降低血液溫度,或用濕毛巾擦身體皆可降溫。
風扇吹身體
正解:平常習慣以風扇直吹冒汗的身體,寒氣容易透過張大的毛細孔侵入,引發感冒。最好將風扇對著牆壁吹,讓空氣產生對流,室內溫度就會逐漸下降。
高溫開電扇
正解:因為人體皮膚表面溫度為35度,一旦室內外溫度高於35度,開風扇只會越開越熱,若在室內開電扇或循環扇讓空氣產生對流,需搭配開冷氣才會降溫。
吃冰消暑氣
正解:建議喝室溫下的水,因突然吃冰會影響人體維持恆溫的機制,原本散熱的毛孔收縮,熱能留在體內,使體內溫度調節失衡。等冰品進了腸胃,涼氣使得血管收縮,腸胃蠕動變慢,消化不好易引發胃絞痛。
流汗沖冷水
正解:先把身上汗水擦乾後再沖溫水澡,待身體習慣後水溫後,再慢慢把水溫調涼。冷水的寒氣會順著正在散熱而大開的毛細孔進入身體,毛孔隨即遇冷收縮,讓寒氣跟熱氣都無法排出身體,容易感冒。
彰化秀傳醫院中醫部 呂友文主任
【專家說】
輕微會頭痛塗按摩油,刮痧頸背;嘔吐是中度症狀,順肩胛骨內側往下刮至腸胃處;嚴重會腹瀉,則順肚臍往下刮。
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 朱柏齡主任
中暑緊急措施有兩種,先將中暑者衣物褪剩內衣,往身體灑水並吹風至降溫,另頸部、腋窩放冰袋也可降溫。
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 黃仲諄副主任
建議可喝烏梅汁、洛神汁,吃西瓜、綠豆薏仁,兼具美味與消暑功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