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3年05月29日

簡童被父母打得體無完膚,法官痛斥手段如同刑求逼供。翻攝照片
 

【許淑惠╱台中報導】管教失控毀了一個家。台中市一對簡姓夫婦為教訓有長期偷竊行為的11歲獨子,今年1月脫光兒子衣物,輪流持藤條鞭打長達2小時,致兒子食物逆流至口咽處窒息而死。



簡姓夫婦聆聽完判決,面無表情還押看守所。
 

律師以簡姓夫婦已痛失獨子,盼法官輕判,但台中地院認為,簡姓夫婦用「如刑求逼供方式」管教,致兒子死亡,如此「失控的愛」使兒子被打得幾乎體無完膚,實在無法博得同情而減刑,昨依傷害致死罪判這對夫婦各7年4月徒刑。


《蘋果》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30529/35048458/失控的愛難同情打死偷竊兒爸媽重判7年

 

兒死前抓藤條 求別打

爸媽狂鞭2小時 酷刑凌虐

2013年05月29日
簡童生前活潑可愛。翻攝畫面
 

【許淑惠╱台中報導】簡姓夫婦為了管教有偷竊習慣的十一歲獨子,今年一月持藤條輪流抽打兒子兩小時致死,簡母日前開庭時數度痛哭失聲喊冤:「我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,我只要他堂堂正正做人,我錯了嗎?」但合議庭昨在判決書引用「孟母三遷」的故事,指孟母的教養方式才對孩子最有利,且符合比例原則,簡姓夫婦以愛之名,卻用幾近刑求凌虐方式管教兒子,實在不符合《刑法》「情可憫恕」的減刑規定。


 

事發後,簡父(四十歲)、簡母(三十八歲)被收押至今,兩人昨當庭聽到被依最輕可判七年以上的傷害致死罪,各判七年四月,並未減刑,表情有些錯愕,隨即還押,兩人全程沒有對話。

 

認兒隱瞞已偷20萬

 

法院調查,在通訊行分別擔任技術員、業務員的簡父、簡母,帶著獨子與兄、弟、妹同住四層樓透天厝,因認為兒子有偷竊習慣,會偷公司、親友的錢,讓他們很困擾。
去年十二月,夫妻倆懷疑兒子累計已偷二十萬元,要兒子寫下自白書,說清楚偷了多少錢?花到哪裡去?因兒子寫下共偷十一萬元,與他們認定的數目不符,簡母還請校方協助了解兒子竊盜行為與藏錢處。
今年一月十八日,簡姓夫婦在兒子放學回家後,再次逼問到底偷了多少錢?因兒子只寫偷了一千五百元,兩人認為有隱瞞,為讓兒子認錯悔改,晚上八時許,簡母命兒子脫光衣物,與丈夫各拿長一公尺、直徑約一公分的藤條輪流抽打兒子。
因逼問不出結果,兩人讓兒子先穿上衣服,簡母再拷問,逼兒子半蹲並抽打,兒子不堪疼痛抓住藤條央求:「不要再打了!」但夫妻倆仍毒打約二小時,打到沒力才罷手。

 

任兒躺地板至斷氣

 

隔天凌晨兒子走到一樓,躺在廁所地板,簡父下樓發現也不聞問,至凌晨五時許,他發覺兒子手腳冰冷,才抱回房間休息,直至下午五、六時發覺兒子不對勁送醫,但兒子已因遭毒打致食物逆流至口咽處窒息死亡。
學校老師說簡童曾落淚說:「有偷五百、一千、二千,但忘了偷多少,真的都花光了,沒有藏起來。」他相信孩子,但家長不相信。
簡姓夫婦開庭時曾激動痛哭,簡母哭著說:「我一直在學習如何教育孩子,怕他被阿公、阿嬤寵壞,我養了他十一年,連最後一面都沒看見他、沒為他送終,只剩下一堆白骨。」

 

引孟母三遷談教養

 

對此合議庭昨說:「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愛,但以愛之名的不當管教,讓人無法同情。」孩子身上有十一處大面積皮下出血、挫傷,渾身是傷躺在廁所,父母有多次機會可挽回,「很難想像怎會失控到如此程度?」
合議庭並引用漢朝學者趙岐所著《孟子題詞》內提及,「孟子生有淑質,夙喪其父,幼被慈母三遷之教」,表示孟母的教養方式,才是對孩子最有利、也符合比例原則,至於簡姓夫婦恐會悔恨終身,不是減刑考量。

 

認衝動釀錯未加重

 

合議庭指出,簡童被打得體無完膚,死前定受有極度痛苦,本應重判,但考量簡姓夫婦坦承犯行,孩子先前也未曾遭不當體罰,認定夫婦倆是一時衝動釀成悲劇,故未再以對兒童傷害加重二分之一刑度判刑。
簡母律師說,原預期法官會用《刑法》第五十九條減刑,兩人應會上訴。律師表示,簡姓夫婦都學佛,個性善良,發現孩子長期偷竊,一再溝通都無法解決,愛之深責之切,才會愈打愈重。
律師林志忠說,《刑法》第五十九條可用於犯罪情況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,如家暴妻憤殺夫,針對此案,他說:「孩子這麼小,父母下手這麼重,一般人會同情父母的管教方式嗎?」


 

父母鞭打兒示意圖

 

簡姓夫婦要獨子脫光衣物,再各持一根1公尺長的藤條輪流鞭打。


 

管教子女防失控

 

★避免在盛怒時管教子女,爭執時先離開現場
★選擇適當的地點或場合,避免在公共場所或友人面前管教
★找出子女負面行為的背後原因,再對症下藥
★體罰是無效的管教,應以溝通、支持或獎賞取代
資料來源:台安醫院醫師許正典、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

 

報你知 《孟子題詞》

 

慈濟大學教育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安梧解釋,《孟子題詞》是指漢朝學者趙岐為《孟子》一書註解的序文,總述孟子生平、事蹟及思想傳承。其中合議庭引用的「孟子生有淑質……幼被慈母三遷之教」,是指孟子生來具有良才美質,孟母為選擇良好環境教育孩子,不惜將住家從墳場搬到商場,再搬到學堂附近,三度遷徙只為防止孟子學到不良習慣,用心良苦。

《蘋果》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30529/35048076/兒死前抓藤條求別打
 
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唐龍ღ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